第十三章 出谷探踪-《风起于晋室南渡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胡汉看着重新忙碌起来的人们,目光深邃。野熊谷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了,他们开始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。下一步,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,将潜在的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,并应对可能到来的、来自同类的挑战。发展的道路,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。

    第十四章盐踪与来人

    张凉带回的盐碱土,成为了野熊谷新的焦点。在胡汉的指导下,杨茂带着几个心思细腻的妇人,在溪边开始了笨拙却充满希望的提纯尝试。他们用粗陶罐(谷中仅有的几个完好器皿之一)盛水,将盐土倒入搅拌,待泥沙沉淀后,将上层的浑浊卤水小心地舀到洗净的大片树叶或薄石板上,利用日光曝晒。

    过程缓慢且效率极低,第一次尝试得到的只是一层薄薄的、带着杂质的灰白色晶体,尝起来依旧苦涩,但那份确凿无疑的咸味,足以让所有参与者和围观者欢呼雀跃。这意味着,他们不必完全受制于外界,有了一条能够自己生产生命必需品的途径,哪怕它还很粗糙。

    “继续改进!”胡汉鼓励道,“尝试用多层细麻布过滤卤水,收集不同地方的盐土比较,找到含盐量最高的。我们还需要制作更多、更浅的晾晒容器。”他知道,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,但方向对了,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经验的积累。

    就在谷内为这微小的突破而振奋时,负责在谷口矮墙上轮值的王栓,发出了急促的预警信号——不是胡人骑兵那种令人心悸的马蹄声,而是远处林间出现了不止一个、正在小心翼翼靠近的人影!

    “戒备!”张凉的低吼声瞬间传遍营地。男丁们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,抓起身边的棍棒、柴刀,按照平日操练的位置,迅速在矮墙后集结。妇孺则被示意退往后方新建的木屋区。

    胡汉快步登上矮墙,与张凉并肩望去。只见林边稀疏的树木后,影影绰绰地出现了大约十来人,同样是衣衫褴褛的流民打扮,但与之前杨茂一家孤零零的状态不同,这些人虽然面有菜色,但行动间似乎有些章法,手中也拿着五花八门的“武器”——锈蚀的叉子、削尖的木棍,甚至还有一两把看起来像是制式但破损严重的环首刀。

    他们停在弓箭射程之外(虽然谷内目前并无真正的弓箭),警惕地打量着谷口这道突然出现的、颇具规模的矮墙和紧闭的寨门,脸上充满了惊疑和审视。

    对方人群中,一个看起来像是头领的中年汉子走了出来。他身材不算高大,但眼神颇为精悍,隔着一段距离,抱拳扬声喊道:

    “墙上的朋友!莫要误会!我等是西面赵家沟逃难过来的乡亲,绝无恶意!只是山中觅食,偶然路过宝地,见贵处营寨严整,心生敬佩,特来拜会!不知主事的是哪路英雄?可否现身一见?”

    话语说得还算客气,但那股试探的意味十分明显。他们不是来乞求收留的,更像是来摸底的。

    张凉低声道:“郎君,看来是另一伙抱团的流民,人数似乎不少。看他们的家伙和架势,恐怕不是善与之辈。”他握紧了手中的环首刀,经历过军旅的他,能从对方细微的动作中感受到一丝戾气。

    胡汉心中明了。乱世之中,失去了秩序约束的流民团体,为了生存,很容易演变成土匪或流寇。这伙人,恐怕就是介于普通流民和土匪之间的状态。

    他上前一步,站在墙垛后,平静地回应:“在下胡汉,暂居于此,与一众乡亲在此结寨自保,只求乱世中苟全性命,并非什么英雄。不知诸位远来,有何见教?”

    那头领见回话之人气度沉静,不卑不亢,心中又高看了几分,脸上堆起笑容:“原来是胡首领!失敬失敬!见贵寨气象不凡,想必粮秣充足,弟兄们佩服得很!实不相瞒,我等一路逃难,缺衣少食,实在是难以为继。今日冒昧前来,是想问问胡首领,能否看在同是汉家儿女的份上,周济些粮食?哪怕只是些许糠秕,也能救活几条人命!我等感激不尽!”

    话说得可怜,但那眼神深处一闪而过的贪婪,却没有逃过胡汉的眼睛。这分明是看他们谷内似乎颇有章法,想来打秋风,甚至可能存了窥探虚实、乃至抢夺的心思。

    直接拒绝,很可能立刻引发冲突。对方人数占优,且可能有亡命之徒,硬拼即便能胜,也必然损失惨重。但若轻易给予,则会被视为软弱可欺,后续麻烦无穷。

    胡汉心念电转,迅速有了决断。他朗声道: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诸位艰难,胡某感同身受。只是我等在此立足未稳,所获亦仅够糊口,实无余粮可以周济。”

    那头领脸色顿时沉了下来,他身后的人群也开始骚动,有人已经握紧了手中的武器。

    胡汉话锋一转,继续说道:“不过,粮食虽无,我观诸位兄弟皆是能劳作者,我处倒有一条活路,不知诸位可愿一听?”

    “活路?”那头领愣了一下,疑惑地看向胡汉。

    “正是。”胡汉指向东南方向,“由此往东南两日路程,有一处干涸河床,其岸边的泥土可制粗盐。我处可提供制盐之法,诸位若能自行前往取土制盐,所得之盐,你我双方可按约定比例交换粮食或其他所需之物。如此,诸位可得活命之资,我处亦能缓解盐铁之困,岂不胜过刀兵相见,两败俱伤?”

    这是胡汉的试探,也是一招缓兵之计。他将盐源的信息有限度地分享出去,一是转移对方的注意力,将可能的抢劫目标从现成的粮食引向需要劳作的盐;二是借此观察对方的反应,判断其是更倾向于合作还是掠夺;三是如果合作达成,他们确实能通过交换获得急需的铁器或其他物资。

    那头领显然没料到胡汉会提出这样的方案,一时怔在原地,与身旁几个看似头目的人低声商议起来。墙上的张凉等人也屏息凝神,等待着对方的回应。

    山谷间的空气,仿佛再次凝固。这一次,叩响野熊谷大门的,不再是苦苦哀求的个体,而是携带着武力和不确定性的团体。胡汉的应对,将决定这个新生势力是迎来第一次扩张的契机,还是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