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出谷探踪-《风起于晋室南渡》
第(1/3)页
胡汉的决定,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野熊谷中激起了层层涟漪。出谷,意味着主动踏入危机四伏的外部世界,这与他们之前躲藏、防御的姿态截然不同。但无人提出异议。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,胡汉的权威和远见已深入人心,尤其是核心的几人,更是明白盐铁之事关乎存亡,避无可避。
三日后,一支精干的小队准备出发。由张凉亲自带领,成员包括身手最矫健、曾做过猎户的王栓,以及机灵且对周边地形相对熟悉的狗娃。胡汉本欲亲自前往,但被张凉和杨茂等人坚决劝住。
“郎君乃我等主心骨,不可轻动。”张凉抱拳,言辞恳切,“探查之事,交给属下!必竭尽全力,探明情况,平安归来!”
胡汉知道他们说得在理,自己确实需要坐镇谷中,以防不测。他不再坚持,而是将所能想到的注意事项一一叮嘱:“此行以探查为主,切忌与人冲突。首要目标是寻找盐源线索,其次是留意有无铁矿苗或废弃铁器。注意观察胡人活动规律,绘制简易地图。若遇危险,保全自身为要,立即撤回。”
他将那个珍贵的Zippo打火机和一小包用油纸仔细包好的“惊雷散”交给张凉:“此物或许能在危急时刻助你脱身,慎用。”
张凉郑重点头,将东西贴身收好。
晨曦微露,谷口的寨门悄然开启一道缝隙,张凉三人身着利于隐蔽的灰褐色麻衣,背负着干粮、清水和武器,鱼贯而出,很快便消失在朦胧的山林之中。
他们这一走,谷内的气氛似乎也跟着紧绷了几分。胡汉表面上依旧沉稳,指挥着日常的劳作和训练,但目光总会不自觉地瞥向谷口方向。杨茂带领的木工组加快了曲辕犁模型的制作和改良,同时开始尝试用硬木制作一些类似矛头的尖刺,安装在长棍上,以弥补铁制武器的不足。妇孺们则更加卖力地照料着“希望坡”上的青苗,以及扩大采集和晾晒野菜的范围,仿佛多储备一分粮食,就能为外出探索的同伴多提供一分保障。
时间在等待中缓慢流逝。一天,两天……到了第三日午后,连胡汉都有些坐不住了,正准备加派一组人沿路接应时,负责在矮墙上瞭望的二牛发出了信号——远处山林中出现了人影!
很快,三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谷口,正是张凉一行。他们看起来疲惫不堪,衣袍有多处刮破,王栓的手臂上还缠着布条,隐隐渗出血迹,但三人的眼神却异常明亮,带着一种完成任务后的振奋。
寨门迅速打开,众人围拢上去。
“郎君!我们回来了!”张凉的声音带着沙哑,却难掩激动。
胡汉心中一块大石落地,连忙让人送上清水,并示意他们先休息。但张凉摆了摆手,示意无妨,随即开始汇报此行收获。
“我们往东南方向走了约两日路程,”张凉一边喝水一边说,“确实发现了一处可能的盐源!那是一处干涸的河床,河岸边的泥土泛着白霜,尝起来有咸涩味,附近还有野兽舔舐的痕迹!我们按郎君说的方法,刮取了一些表层土带回来。”他解下一个小皮囊,里面装着少许灰白色的泥土。
胡汉接过,用手指沾了一点尝了尝,确实有明显的咸苦味。这是盐碱土的迹象!虽然提纯会很麻烦,需要经过溶解、过滤、蒸晒等多道工序,但至少找到了一个可以自力更生的方向!
“好!太好了!”胡汉难掩喜色,“那铁器方面呢?”
张凉的神色变得凝重了些:“我们靠近了一个据说以前有过小规模冶铁的荒村,但那里已经被一伙流民占据了,人数约有三四十,看起来不太好相与。我们没敢靠太近,只在远处观察,看到他们使用的工具里,似乎有一些铁器,但来源不明。王栓兄弟的手臂,就是被他们外围设置的捕兽夹所伤。”
王栓憨厚地笑了笑:“不碍事,皮外伤,幸好发现的及时。”
胡汉眉头微蹙。流民团体……这既是潜在的人口来源,也可能是危险的竞争者。他暂时将这个信息记下。
“还有,”狗娃插话道,脸上带着兴奋,“我们在回来的路上,发现了一小片以前没注意到的坡地,长着好多郎君你之前说过的、那种秆子硬邦邦可以当糖吃的甜秆(可能是甘蔗或类似的高糖分植物)!”
这倒是个意外之喜。高糖分植物可以提供快速能量,甚至可能用于尝试发酵或保存食物。
张凉最后总结道:“胡人的活动痕迹我们也看到了几处,多是小队游骑,行踪不定。我们尽量避开,并沿路做了些不显眼的标记,画了份简图。”他掏出一块用木炭画满了符号和线条的麻布。
听着张凉的汇报,胡汉心中思绪翻涌。信息量很大,有喜有忧。盐源找到了初步方向,铁器有了线索但伴随风险,外部势力开始浮现,胡人的威胁依旧存在。
他拍了拍张凉的肩膀,沉声道:“辛苦诸位了!你们带回来的消息,至关重要!先好生休息,治伤。王栓兄弟,记你一功!”
他转向众人,朗声道:“诸位,张队正他们带回了希望,也带回了警示!我们有了自己制盐的可能,但也知道了外面并非无人之境。从今日起,谷口警戒再提升一级,巡谷范围扩大!同时,杨茂,你带人开始尝试用张队正带回来的盐土,按我之前说的方法,进行提纯试验!”
“是!”众人轰然应诺,士气高涨。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路径,之前的忐忑化为了更加坚定的行动力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