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十一-《往生记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这种结构硬件结构简练,可维护性及扩展性极强,哪怕有一部分出现故障,完全可以做到实时更换而不影响整套系统的运作。
    最有利的是,由于是完全自主设计,长久他们天马行空,所有硬件底层协议和内部高速信令网络都遵从一个标准,无论是系统管理、交换网络、网络传输、数字接口、模拟接口的各个层次,都可以实现无缝接入,无需进行协议的转换。新颖的软件控制方法可以简单的扩充新业务——只需要修改程序就行了。
    真是所谓解放思想,无所不能,长久他们一旦从传统交换机思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,其研发进度是一日千里。
    这当然可以理解,一帮做计算机的人居然开始搞交换机那是什么景象,能做出什么东西出来。
    把计算机网络和集成概念一加入交换机的研发中,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,交换机不懂的问题长久他们就绕过,在计算机技术中寻求突破,简单而廉价。
    800门规模的样机成功之后,长久他们本来是想现做2000门的,后来遇到瓶颈,无奈之下才引入分布式处理系统的概念,谁知误打误撞,长久发现按分布式的原理,万门交换机也不在话下,只要多加模块就行了,索性放弃了2000门交换机的开发,直接上了万门大型机。
    有了分布式这个突破,万门大型交换机样机很快就成型了,81年的10月份,长久研究室正式开始进行试验。
    实验室的验证很成功,基本上可以达到等效8000门规模的实用效果,这让长久他们很自豪,毕竟这是国内完全自主研发的大型交换机,在国内傲视同群,想必日本也没有这样的东西——全数字的大型交换机全世界也没有几家能生产。
    主体结构定型了,下面收尾的工作就不是长久他们的强项了,为了赶时间,长久找了广东电话局合作,进行各种外围电路、接口、过流保护等等装置的研制。
    这些只是末节了,一切都有专人主持,长久得以腾出手来考虑总局领导交代下来的任务。
    人口普查是大事,如果不用自己国家的计算机绝对是个耻辱。如果国内完全没有能力倒也罢了,偏偏是在外部条件压迫之下去买国外机器那就近似于汉奸行为了。
    只是条件所限,最有可能使用的国产计算机用的核心部件是外国产品,使用起来诸多掣肘。
    这已经不是一般的选型问题了,长久专程飞到北京和总局领导又深切交流过一次,两人都同意这次选型关系到国家的脸面。
    作为一个计算机研究人员,在感情上长久绝对不认为自己设计的计算机不如老外的,但是现在实际困难很复杂,哪怕一个螺丝钉是不是国产都牵扯到各派的观点,让长久很伤脑筋。
    至于总局领导关心的倒不是脸面问题,他对长久能不能在年底之前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很有疑问,时间太短了。
    “重新设计肯定来不及,再说了,换处理器吗?国内好像还没有32位的cpu,连16位的也没有,如果要运行这种大型的数据库,16位的处理机是最低要求。”长久摇摇头,不过却很轻松。
    总局领导一听这话脸色顿时有点不好看:“你可是我们的唯一希望,你都说不行了,难道我们真要买老外的东西?”
    “那也不一定。”长久想了想,“得看进度,我有了个方案,但是没有人来做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