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3章、人定胜天,何况天子?-《光宗耀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臣守什么,这倒不新鲜。
    但皇帝理论上都是随心所欲的,君……要守什么宪条?
    “不错!”朱常洛很肯定地说道,“朕百年后,天子亦要遵守这国宪。朱家若失德,忘了立国为了什么,将来应该怎么办,后人自会明白可以怎么做。但不论怎么做,党旨不容更易,天下再不容只是哪一家乾纲独断。军队,本来就是天子贤明、天家未失德才忠君,何必讳言?但从此后,武将勇卒也要遵奉宪条律例,军队必须是忠于国,忠于为民之朝廷这个集体!”
    众人心中涌起滔天巨浪。
    皇帝拜相放权,他们以为这就是极限了。
    而万万没想到,皇帝现在甚至暗示着将来皇帝可以不掌权的意思,至少也是皇帝和诸相一同分掌大权。什么后人智慧……说白了既然不容哪一家乾纲独断,那就是某个集体说了算嘛。这集体大小有讨论余地,但既然皇帝都说了天子也要遵守国宪,那么不就是抬高臣子地位?
    这时,朱常洛又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道:“这些考虑,朕也已经对太子说过。”
    “……陛下千古明君,襟怀之坦荡,臣等钦佩之至……”
    叶向高带头拜赞,朱常洛却又说道:“若能走到那一步,则今后不必三跪九叩。君臣既然都是一心为民,那就不必太强调尊卑。”
    众人一时无措,不知该说什么好。
    而朱常洛又说:“若立了国宪,朕与卿等可谓同道,志向相同,只是略有上下之别,而无太多尊卑之位,那么官绅与百姓呢?”
    他们一时没有反应过来。
    朱常洛提醒他们:“不患寡而患不均。凡事尽力看到本质,若官绅将来大多有同道之志,他们又该怎样从本质上让百姓深信朝廷施行仁善之政、民心稳固呢?”
    熊廷弼反应最快,开口道:“……优免?”
    叶向高等人浑身一震,瞪大了眼睛看着皇帝。
    朱常洛一脸笑:“不错。朕盼天下官绅与朕志向相同,所谋者公义,为的是天下大同。优免则例,是实打实的私利。如今官员众多,俸禄、公务开支都提高了,若官绅仍享优免,却又说是与朕同心为民,岂非自相矛盾,为天下人所笑?能舍了这利,才显公心。这一条,便是国宪取信于天下的开始。”
    众人觉得皇帝的地图太长了。
    谁能想到落脚处忽然到了这里?
    官绅优免,本来就是皇权为了拉拢读书人所以才设立的。
    没了这些特权,有多少人愿意跟着皇帝干?
    但现在问题又来了:皇帝这是要从“国宪”的高度真正放弃属于天子的许多特权,以后有可能诸相也算半个天子。
    这种诱惑,够不够人放弃这一项特权,前赴后继地往庙堂奔走?
    见他们神情复杂,朱常洛收了笑容肃然道:“这是言私欲所谈的实际。然朕既享大位之尊荣,卿等既居庙堂之显贵,岂能像凡夫俗子一般?于公于私,优免则例只会助长不均,只会加速田土兼并,这都是王国顽疾。朕愿遵守国宪,不是以此交易,而是大道该如此!一国兴衰,实不能系于独夫一身。卿等治学求道大半生,难道也只是为了私利,不愿真能走上致天下大同之大道?”
    道德理想要讲,广而告之。
    宪条纪律要讲,载于明文。
    舍私利而谋公义要做,这是门槛。
    再之后就是长期坚持的建设了。
    现在,朱常洛只把这个议题推了出来。
    他们愿不愿做、能不能做到,则取决于到底有哪一些贤臣成为这第一批先驱。
    这算得上改朝换代了。
    信息量太大,皇帝都这么说了,至少面前这七相当然要表明自己没有忘记先贤教诲、没有忘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。
    可他们知道,如果真要做到那一步,那就需要从此以身作则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